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因缺少組織和疏導,趕往震中的物質和參與救援的志愿者堵著了通往震中的交通要道,阻礙了救援進程;2016年轟動一時的羅爾事件,也是因平臺缺少監管,讓羅爾有了可乘之機;2019年,吳某某事件的原因在于缺少第三方的監督,使得款項的使用變成了9958一家之言;2020年,愛爾眼科鉆監管漏洞,沒有立足實際需求,盲目募捐,引起了民眾的質疑……無“序”的募捐,結果總是帶著扼腕嘆息。
[提出觀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存在絕大多數國人心中的善念,每一次的“非常時期”,總會有愛心集聚,然而卻也存在令人扼腕的地方,有別有用心的人在消費悲劇,大發“慈善財”;也有表現不盡人意的慈善機構,使得民眾的善款銷聲匿跡??梢?,應對“災難”只靠愛心是絕對不夠的。相反,如果沒有科學的組織和合理得監管,好初衷是達不到好效果的!
[綜合分析]
募捐款項公開透明,慈善信息“一網可查”。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好的說明書。然而,現實是很多慈善機構的款項不知去向,讓慈善變成了一門鉆營的生意。比如,水滴籌“掃樓式”的籌款、“0元募捐”的騙局、杭州蕭山某女子“邊募捐邊炫富”……無一不是慈善信息“暗箱操作”下的“生意經”。這不僅損害了民眾的基本利益,還傷害了民眾的信任,給這個“陌生人”社會又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加使得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得到相應的援助,讓焦慮的心始終無處安放。而這一切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對等:求助人的信息是否真實?捐助款項何去何從?民眾無從得知。如何解決這一發展瓶頸?只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讓慈善信息曬在陽光下,才能讓慈善行業健康成長。
[名言警句]
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夸,則其厚德矣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窮人-白居易《新制布襲》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
[提出對策]
募捐有“序” 讓“善心”不“寒心”
1、加強制度建設,把騙捐、詐捐行為關進制度的牢籠
2、加強監管,政府主動作為
3、平臺完善審核機制,提高準入門檻
4、媒體正向引導,勇擔社會責任
[新聞鏈接]
別有用心的人在消費悲劇,大發“慈善財”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117/c1003-31553970.htm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好的說明書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117/c1003-31553970.html
慈善信息“一網可查”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731/c1003-3126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