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梗概】
你還記得上學時候的體育課嗎?你一個學期能見到體育老師幾次?近日,一位體育老師曬出了他“卑微”的聊天記錄——體育課經常被其他科目的老師以各種理由占用,只能無奈、尷尬地回復“好”。此聊天記錄一出,引來不少網友的共鳴,大家紛紛曬出自己的經歷。比如,有網友說本應該是體質最好的那個,最后卻經常被“生病”!
看到這份“卑微”的聊天記錄,很多人情不自禁地露出苦笑。當然,這份發生在微信群里的聊天記錄,一般人看不到,但有關“體育老師生病”的段子,卻是裝滿了求學回憶。有網友回憶起上學時,“高一的時候班主任非要說體育老師生病來不了,然后一下課我們就看見體育老師在操場跟其他老師跳山羊。”此情此景,似曾相識。
有人講,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體育老師可謂是最大的“背鍋俠”。比如那個經久不衰的段子,“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體育老師連自己的課都不能保證,連自己的學生都見不了幾面,這個鍋背得太冤了。面對沉重的教育現實,體育老師也只能感嘆一句“我太難了”。
體育老師卑微的背后是體育課的卑微。關于體育課的重要性,那句“體育之效,在于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其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此前,朋友圈流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李稻葵的一篇文章。李稻葵發現一個現象,西方精英大學十分注重培養有運動背景的學生,而國際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職業或業余體育運動員出身??梢哉f,一個不重視體育的教育,一定是存在問題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很難培養出時代需要的海量人才。
能說現在不重視體育嗎?這些年來出臺的體育規定還少嗎?足球進校園、游泳進校園、跑步進校園……要求和倡議,一個接一個。而在當前的考試設置中,也有體育的一席之地。比如,很多地方的中考,都有體育分。有不少城市圍繞體育做了不少加法,不僅提出了一些特別要求,而且也掏了不少錢,很多學校的體育設施已經鳥槍換炮,有了本質提升。
但是,“體育老師生病”引發熱議表明,體育課的問題依然不少。治病要治根,治亂要治本。這當然不錯,可在很多時候,能夠找到“根”與“本”,能夠徹底解決“根”與“本”的問題嗎?就體育課而言,弱勢是事實,但從解題思路出發,當前依然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做法。譬如說,把形成共識的做好,把形成規定的落實好,就能夠極大地改變體育的處境。
材料原標題:北青報:體育老師“被生病”背后的癥結是什么
材料來源:人民網
【題目】
閱讀材料,對于“體育老師被生病”現象,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題要點】
1.給予否定表態。
很多人童年陰影之一就是“體育課取消,改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每當體育課到來的時候,“文化課”老師總有各種理由阻攔住同學們沖出教室的腳步,讓大家乖乖自習或是做試卷,現在想起也只能是心疼一下曾經的體育老師和自己。體育老師“被生病”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我國教育系統中對體育的不重視以及體育課程落實的不到位。
2.“體育老師被生病”的原因。
(1)學校對體育課的不重視,體育課目前還被視為“活動課”、“放松課”,從學校到老師再到學生,很少有真正重視、將其視作一門重要課程的。雖有大量體育設施建設、資金投入,表面上看似在重視,但實際對待體育的態度還是沒有轉變。
(2)傳統教育壓力大。在以試卷考試拿分擇校的情況下,學生爭分奪秒,各科老師為爭取更多的時間,往往會直接犧牲掉文體課程,雖然體育也要考試算成績,但分值不高,且在大家眼里夠簡單,只要練習就能過。
(3)體育老師的退讓,助長了“被生病”現象。體育老師自己對教育都不重視,又如何能受到他人重視。
3.闡述具體措施。
體育老師卑微實質是教育缺鈣。制度上,對體育課在所有課程中的分量需加以提升,考核也不應只在最末的考試中,對平時課程出席參與都應當有考量。在操作上,體育課程設置要更科學有趣,不要只是重復;授課中應針對性的調整內容,尤其是針對不同班級平均情況或個體特點;最重要的還是體育老師的執教能力,除本身體育教育外,還需多了解綜合教學知識提升能力,更要有責任心,堅持落實好課程推進;此外,學校面對當前情況除做好通知引導外還需做好課程落實監管,對體育課重視教學督導增加課程交流。